视觉锤
2016-12-14


Visual Hit
视觉锤
Catch Your Eyes
视觉锤——吸引眼球并抓住注意力
爱达法则AIDA告诉我们,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有4个过程,即Attention(注意)―Interest(兴趣)―Desire( 欲望)―Action(行动)。
第一步就是吸引注意。
而眼睛是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的重要通道,人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,80%由眼睛获取。
品牌的文字钉理性、犀利,主要作用于人的左脑。
而一画胜千言,感性的视觉形象能够调动消费者的右脑,无疑会为品牌营销锦上添花。
1、绕不开的注意力经济
先看两个让人震惊的结论:
a、现在每48小时所产生的数据量,相当于人类文明开始到2003年累计的数据总量。
b、当今世界90%的数据,是近两年内产生的。
第一个结论来自IDC(国际数据公司)的研究,第二结论来自IBM的研究。
数据或许不那么准确,但说明了一个事实:我们已经从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,走到了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。
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·西蒙教授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:
“随着信息的发展,有价值的不是信息,而是注意力。”
这种观点,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“注意力经济”(the economy of attention)。
注意力经济是指品牌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,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,以获得最大未来商业利益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。
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之后,注意力经济一度被与炒作联系在一起。
但随着信息经济的不断深化,注意力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,比如最近两年网红的崛起和小视频的冲击,倒逼创意产业解放生产力,增进消费者选择权力。
2、视觉形象助力品牌理念深入人心
注意力的稀缺,导致品牌营销传播工作更加艰难,需要更有智慧和创意的头脑来发现抓取消费者注意力的途径。
而强有力的视觉形象就是最好的路径之一。
我们常说的视觉形象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:
a、品牌标识。
它是品牌名字的视觉化符号,所以应该围绕名字来设计。
在品牌钩部分我们已经讲过:名字第一。
名字比其他识别元素重要这件事儿,其实是有迹可循的:
英文商标中,有太多没有图形只有名字(文字)的例子,尤其以日本品牌和科技企业为甚,如sony、panasonic、sharp、Google等;
一些中国品牌也开始摒弃图形商标,比如今日头条、网易严选、超级物种和钱大妈,就没有LOGO图形。
其背后的原因很多,主要是两个方面:一是因为复杂,没有必要(注意力经济时代,复杂意味着失去焦点);二是因为有些图形和名字没啥关系,如果硬要联系,就会增加推广成本。
当然,也可以将名字的汉字视为LOGO图形。
但是,请别忘记,这个图形是为了品牌名称更好的呈现(被强化)或更好的被记住。
在现实中,也会有一些解释起来比较棘手的例子,比如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和耐克的钩子,即使只有图形,也能被认出来。因为他们太有名了。
可是仔细想想,事实上,去文字化也是在相当知名之后才进行的。
而且,即便如此,你不会称其为”被咬了一口的苹果”或”钩子”,你称之为”苹果”或”耐克"——他们的名字。
b、视觉形象。
主要是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品牌的调性和视觉风格。
视觉形象要体现品牌个性差异,并长期保持一致性以达到视觉识别效应。这也是很多品牌设计视觉识别系统的目的。
只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视觉疲劳了,所以偶尔动了改变的心思。
如果不是因为品牌形象设计太low或者与受众审美脱节,不要轻易去改头换面。
关于视觉形象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:
差异!差异!差异!建立视觉形象的差异性,可以从图形、颜色和字体三方面入手。耐克的钩子、中国银行的铜钱…是图形logo的代表;Hermès橙、Tiffany蓝是成功的颜色识别;而佐藤可士和的优衣库、华润的华字则是字体方面的代表。
重复!重复!重复!Hermès的橙色、Tiffany的蓝色、Intel inside的落格声音,Windows的开机声音,乐凯撒披萨的榴莲披萨的味道......品牌形象之所以能被消费者识别,正是因为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重复。
3、打造视觉锤的十个关键词
视觉锤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,而是非常实用且容易落地的品牌形象打造方法。
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从以下十个维度去检视,去探索,打造品牌独特的视觉锤:
a、形状,简单第一。
红十字、耐克的钩子、麦当劳的金拱门、奔驰的三针星之所以经典,就是因为足够简单。
b、颜色,不同为上。
在地产中介领域,中原地产和世联地产的品牌标准色是红色,于是链家选择绿色作为品牌标准色,而贝壳则选择了蓝色。外卖行业也是很好的颜色应用例子。
c、产品,最完美的锤子。
在汽车领域,法拉利、甲壳虫、mini或者smart都是完美的视觉锤产品,能够轻易辨识。
d、包装,要么与众不同,要么死翘翘。
椰树牌椰汁的特立独行包装已经成为产品包装的一个神话,而美术大师黄永玉设计的酒鬼酒包装,也是少数让人眼前一亮的包装作品。
e、动态,胜于静态。
毫无疑问,广告片能比平面广告更生动、更直观的传递更多的信息和细节,增强说服力。我们的网速越来越快,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,视频比文章更吸引人。
f、创始人,天生的雷神。
为逻辑思维代言的罗振宇、为聚美优品代言的陈欧,就是品牌最好的形象代言人。
g、符号,将无形的品牌概念视觉化。
中国银行的圆形方孔铜钱logo,就很好的传达了银行的属性和“中国银行,全球服务”的概念。
h、名人,是一把双刃剑。
品牌形象代言人能够为品牌赢得很多的关注,但一旦品牌形象代言人出现危机,很可能会伤害品牌。比如范冰冰偷税事件,让其代言的众多品牌躺枪。
i、动物人格化。
天猫的猫,京东的狗,苏宁易购的狮子,都是动物人格化的案例。
其实在广告界,有个3b创意法则:即baby婴儿、beauty美女和beast动物。
如果实在没有创意了,试试3b法则吧。
j、历史感。
茅台的品牌识别系统和包装多年不变,所以成为大家最熟悉的品牌。
4、未来,会有感官锤吗?
在品牌的不断进化发展中,品牌管理服务事业成为一门大生意,品牌识别也不断成长为一个庞大的、科学的体系。近年吸引了众多关注的感官品牌理论就是一例。
感官品牌理论的创导者马丁·林斯特龙致力于为诸多品牌打造所谓 “五维"感官世界:以"色"悦人、以"声"动人、以"味"诱人、以"情"感人,从而让顾客对品牌始终保持忠诚度。
感官品牌理论没有错。比如前面说到的Hermès的橙色、Tiffany的蓝色、Intel inside的落款声音,Windows的开机声音,乐凯撒披萨的榴莲披萨的味道......的确能够方便人们识别品牌并做出选择。
人的心智厌烦复杂。在品牌过剩、选择困难的年代,复杂也许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。正如复杂的”格尔迪奥斯绳结”,几百年里困扰了无数的智者,最终被亚历山大大帝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开——一剑劈开。
即便在上面感官品牌的例子中,这些优秀品牌也不是以复杂而成功,而是因为某一方面与众不同的特色而胜出。当然,在所有的方面都杰出是一种理想,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